不少人把肉松歸為“垃圾食品”,認為它沒什么營養(yǎng)。其實,不但味美可口,加工后的一些營養(yǎng)成分甚至還要優(yōu)于瘦肉。豬肉、牛肉、雞肉和魚肉等瘦肉都可以加工肉松。據(jù)了解,肉松起源于清代,傳說有位廚師,有一次在煮紅燒肉時用過了火,造成肥瘦脫離,湯汁燒干,瘦肉成了金黃色絨毛形狀,然而味道鮮美可口,便取名肉松。肉松的加工中,不僅濃縮了產(chǎn)能營養(yǎng)素,也濃縮了不少礦物質(zhì)。例如豬瘦肉當中本來就含有一定量的鐵,經(jīng)過濃縮使肉松中的鐵含量高出豬瘦肉兩倍多,因此是不錯的補鐵及部分礦物質(zhì)的食品。在肉加工成肉松的過程中,除了加熱破壞了部分B族維生素外,其他營養(yǎng)素幾乎沒有損失。炒制工序趕走了大量水分,而水分降低卻濃縮了營養(yǎng)素。因此,肉松中蛋白質(zhì)、脂肪含量都高于豬瘦肉。由于加工過程中還加入了白糖,使得原本瘦肉中含量很低的碳水化合物也增加了許多。
給大家介紹下費氏肉松的營養(yǎng)分析:豬肉松的主要營養(yǎng)成分是碳水化合物、脂肪、蛋白質(zhì)和多種礦物質(zhì),膽固醇含量低,蛋白質(zhì)含量高。豬肉松香味濃郁,味道鮮美,生津開胃,干軟酥松,易于消化。相關人群:一般人均可食用;肥胖者、糖尿病患者忌食。食物相克:豬肉松忌與鵪鶉肉同食,否則會使人面生黑斑。豬肉松可直接佐餐、下酒,還可作為冷盤的墊底料、圍邊料及組拼料等。不少人把肉松歸為“垃圾食品”,認為它沒什么營養(yǎng)。其實,不但味美可口,加工后的一些營養(yǎng)成分甚至還要優(yōu)于瘦肉。豬肉、牛肉、雞肉和魚肉等瘦肉都可以加工肉松。
一、肉料的選擇和處理必須選擇無病豬腿肉,除去骨、皮、脂肪、筋腱及結締組織。將肉洗干凈,按纖維紋路切成條,再橫切成3~5厘米長的短條。二、費氏廠家配料取瘦豬腿肉若干公斤,按肉的重量加干香菇3%、花生油3%、生姜1%、茴香0.5%、蔥5%、精鹽0.6%、味精0.2%、醬油10%、黃酒4%、水40%~50%。煮制前用水將干香菇泡發(fā)。三、煮制將花生油燒熱,加入生姜炸片刻,加入醬油、香菇水及其他調(diào)料,文火煮30分鐘,過濾后加入味精。四、煮肉在鍋內(nèi)加適量的水,將肉放入水中。濟南費氏開始用大火煮,水沸后,火候逐漸調(diào)小,肉塊發(fā)硬后將鍋蓋好,用文火煮。五、撇油、加配料、收湯在鍋內(nèi)補充適量的水,繼續(xù)煮制,反復撇油、加水直至鍋內(nèi)油基本撇盡,然后加入前述煮制的配料溶液,進行收湯。此時如果肉未爛而水已先干,可酌情加水繼續(xù)煮,直到用筷子夾時肉纖維可自行分離。
又被稱為肉蓉、肉酥。是將肉除去水分后制成的粉末,適宜保存又便于攜帶。從蒙古帝國早期,成吉思汗馳騁歐亞作戰(zhàn)時的干糧就是肉松和奶粉。馬可波羅在游記中的記述,內(nèi)蒙古騎兵曾攜帶過一種肉松食品。肉松制作簡單無需“秀潤加工”,蒙古早期便已完善。清朝的前身大金并無肉松傳說,而后金清朝被蒙古飲食影響,隨之納為己用。肉松大多用牛肉、羊肉、魚肉、雞肉除去水分后而制成的,肉松是亞洲常見的小吃,在蒙古、中國、日本、泰國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都很常見。一般的肉松都是磨成了末狀物,適合兒童食用,將肉松拌進粥里或蘸饅頭食用?;蚣尤爰t糟、白糖、醬油制成。
費氏食品
座機:0515-82077777
手機號:184-5135-9777
地址:江蘇省響水縣經(jīng)濟開發(fā)區(qū)灌江路1號